父母希望孩子成才,是隐藏内心中最深切的愿望,也是最无法割舍和放弃的,哪怕费尽九牛二虎之力,只要能让孩子长大成才,家长也在所不惜。
(资料图片)
大多数在孩子教育中,愿意花费精力和金钱的家长,都是对知识有着极大渴望的,或者是在生活中吃了没有学问和知识的亏,所以,希望孩子在学习上能迎头赶上,未来的人生也会因此变得更顺畅,生活会越来越好。
但是,在将孩子培养成才的过程中,也有很多家长用力过早,出现了揠苗助长的情况。
孩子的早教,想必大多数家长都不会陌生,尤其是很多早教机构,打着“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”的旗号,激发起大多数家长的焦虑心理。
这种揠苗助长的超前教育形式,也使很多孩子被过度开发,使他们进入到一年级时,出现了很多不适和不符合年龄的表现。
在秋季刚刚开学后,新的一年级学生进入到校园中,老师苦恼不已。
一年级老师讲的很多课程,在幼儿园时已经学过,课堂上,学生的表情处于无比精彩的状态。
老师刚讲一个知识点,就有学生反馈:在家里已经学完了,幼儿园老师教过了。
于是,他们就成为了坐不住的小猴子,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,甚至还像老师做鬼脸。
面对课堂上乌七八糟的画面,一年级的老师头疼不已,不仅如此,使老师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出现无比头疼的原因,主要集中在以下3点。
【一年级老师如此头疼的原因】
1、学习进度不同
一年级老师之所以有如此头疼的行为,是因为无力面对着超前教育的成长环境。
每个学生的基础是不同的,正是这种不同的学习进度,使老师在课堂上不知道:如何进行课程的编排。
在课堂上讲的过深,没有基础的学生,是没有办法听得明白的,而且双减政策也规定:课程要按照教学进度来安排。
但是,课程安排的设置上,如果讲的过浅,大多数的学生又都没学过。
面对如此两难的决定,令一年级的老师头疼不已。
2、没有学习积极性
一旦在幼儿园中学习过一年级的知识,面对学过一遍的知识,在一年级的课堂上,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没有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。
所以,在课堂上他们往往注意力无法集中,学习上的积极性更没有办法建立起来。
上课时,他们也会做着各种各样的小动作,不仅影响老师的情绪,也会对其他一年级的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。
3、课堂秩序不好维护
正是因为上述两种原因,超前教育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成为捣乱分子,甚至也会成为课堂秩序的破坏者,这样的课堂秩序是不好维护的。
【超前教育的危害】
1、揠苗助长,对学习抵触
对上述种种原因,也使大多数的一年级学生令老师头疼不已,事实上,超前教育的危害真的远远不仅呈现出以上3点。
家长揠苗助长的行为,只会增加他们对学习的抵触性,尤其是强迫式的超前教育,相当于是填鸭式的教授知识。
看似一时效果非常好,但是,后续的隐患也是非常大的。
2、过于自信和傲慢
课堂中,一旦在面对老师教授的知识时,一部分超前教育的学生全部掌握。
他们的内心中也会认为:自己什么都会,内心是非常骄傲和自信的,一旦在他们内心中形成这种认知,对他们未来的学习没有任何的好处。
很可能会使他们处于真正自习的状态,在未来的学习中也不会认真学习,效果也会大打折扣。
一旦当知识难度大幅度增加时,他们也会出现学习力不足和无法跟上的情况,因为他们的基础是不扎实的。
随着双减政策的执行,对超前教育进行了明确的规定,超前教育的危害,并不仅仅体现在孩子的少年时期,对他们持久的学习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。
前教育的禁止和限制,是否能得到有效的控制,关键还在家长。
看似为孩子好的超前教育,实际上,是在提前透支孩子的学习力和生命力。
有这种认知的家长,毕竟是少而又少的,大多数的家长内心都是极度紧张和焦虑地认为,不让孩子进行超前教育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。
因此,如果要想是超前教育彻底被遏制,家长一定要先放缓自己内心中的焦虑。
只有这样,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和学习过程中有更强的竞争力。
今日话题:你是否支持孩子进行超前教育?欢迎在下方分享你的看法。